眼下的乐东,正值冬春瓜菜生产繁忙时节。走进一个个村居,一幢幢民居点缀其间,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田里到处都是老乡们忙碌的身影,展现出一幅农村幸福新图景。
近年来,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力开展党建引领“十大村居”创建工作,将创建成效纳入各镇党委党建考核详细的细节内容,同时结合“红色堡垒”创建工程,压紧压实各相关单位创建责任,逐步推动打造具有乐东特色的“十大村居”治理体系。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稻田与村庄、乡道绘出美丽景色。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在党建引领下,各创建工作试点村居党支部充分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组织领导有力、乡村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谐、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有的村居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5500万元大关,同比增长54.3%,推动乐东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的村居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县形成山歌、剪纸、灯会等一批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村庄,为乡村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的村居稳步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有的村居推动“篝火说事会”,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从“问题村”蜕变成为“文明村”,2024年全县信访量同比下降36.71%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成为“路线图”“施工图”,慢慢的变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乐东乡间“生根发芽”。本报特选取十种类型的典型村居,挖掘推动治理模式探索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展示创建工作的丰富实践、创新经验和阶段性成果。(海南日报抱由12月19日电)
选定两家创建试点村并在全县逐步实施和推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努力,解决了蜜瓜、龙眼等热带特色高效产业的种植技术难题,培育一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罗马红米”“新坡地瓜”等“一村一品”产业逐步形成, 为乐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蜜瓜是佛罗镇求雨村重点产业之一,全村超过一半涉农劳动力从事蜜瓜生产行业。乐东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到求雨村开展哈密瓜种植技术培养和训练,同种植户互动交流,面对面解答瓜农在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改善求雨村农业生产条件,乐东县在求雨村开展田洋提质改造工程,新增灌溉面积630亩,改善灌溉面积350亩,新增除涝面积120亩,改善除涝面积300亩,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亩。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乐东县在求雨村哈密瓜种植基地设立地力监测点,定期取样本检验测试土壤五大常规指标,有效监测土壤环境质量。
如今,求雨村种植蜜瓜面积达3000多亩,采收蜜瓜时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助力农民致富,2024年度求雨村人均纯收入22000元。
2023年已完成大安镇西黎村和万冲镇友谊村的试点村创建,2024年利用试点村的经验,以点带面,以优促劣,逐步向全县延伸推广,目前正在慢慢地推进佛罗镇新丹村,抱由镇永明村等20个行政村“生态村居”创建资料审核。
创建以来,友谊村成立以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态村居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广大村民统一思想、去参加了、共建共享,形成了“建设生态村、人人有责”的新气象。
友谊村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水质,确保村民饮水安全;积极地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污水处理设备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本上已实现日产日清;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现了粪液的无害化处理;快速推进风情村庄的建设,致力发展集种养、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严格村容村貌管理,加大森林图斑和“两违”整治力度。
如今,友谊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深入推进乡风文明“七个倡导”,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围绕硬件抓建设、活动抓载体、软件抓教育,实现了外增“颜值”、内练“气质”,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文明力量。
只朝村搭建榜样人物故事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榜样事迹,引导村民向榜样学习,激发内生动力;利用乡风教化资源,积极开展“四爱”卫生大健康行动、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道德“红黑榜”和“四美评比”活动,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好;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大力整治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村民还自发成立只朝村文化教育促进会,筹集捐款资助学子。
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只朝村组织村民开展黎族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古老的黎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修建文化长廊,展示黎族历史背景和文化、民俗风情,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今,村民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村民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互帮互助氛围浓厚,村庄凝聚力和向心力慢慢地加强。2024年6月只朝村获评“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污水治理,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普及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完善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狠抓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强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急病不出县。
抱邱村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第一要义,坚持以居民零动迁、生态零破坏、环境零污染为宗旨,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保留村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发动干部群众整治清理垃圾,清除杂物乱堆放,整治污水乱排,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000多份,实施健康行为干预。完善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在强化健康服务方面,抱邱村注重特殊病患跟踪到位,镇村级干部开展家访随访,主动予以支持帮扶救助。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率。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作,筑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推动“平安村居”创建,充分用好“6+N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多元化解矛盾,实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农村和谐稳定,不断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荷口村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通过党建与网格的融合,推动党建工作从全村(党支部)的“面”延伸至网格(党小组)的“线”、党员的“点”,推行“群众报事、支部派事、党员处事”的服务模式,让网格党员成为群众的“眼睛”和“耳朵”。
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乐东乡镇综治网格化分平台,连线县法院法官在线视频调解服务功能,推动在线治理村级事务,并与线下网格融合,实现远程管理服务、点对点接访、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功能,推动提升荷口村法治水平。
建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平台,配备专职调解人员,全面调动风险防控网格员、警务助理、法律顾问、志愿者、乡贤等各类人员的力量,协助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助力信访案件的有效化解。 2023年度荷口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坚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探索创建“网格村居”,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网格”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罗马村科学合理地划分成5个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单元由村“两委”干部+N名网格长(员)+乡贤或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老劳模、老教师、警务助理)等力量组成,同时,在罗马村委会建立集法治(政策)宣传、矛盾排查化解、便民代办、就业指导等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家园”。网格员化身“便民服务员”,为村民提供贴心服务。
罗马村线下由村“两委”干部、网格员、警务助理等力量,每天穿梭在网格之中,排查收集各类风险隐患及各种信息,了解村民的家庭状况、人员流动等情况,重点掌握家庭有重大变故、矛盾纠纷、就业创业需求等情况,并建立台账,处置上报。线上通过建立网格微信群等方式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村民们对政策不理解或有需要咨询的事项都会及时得到答复。
2022年以来,分批次在全县创建以“清廉班子、清晰村务、清淳民风、清朗文化”为核心的清廉村居。通过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打造阳光村务,建立“廉情联络站”拓宽监督路径,组织并且开展交叉检查构建监督合力,打造廉洁教育阵地、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等方式,推动基层监督向纵深发展,全方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构建起全县廉洁村居氛围。
丹村探索打造具有独特风俗民情的“清廉村居”示范样板,建成村级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清廉村居”书法交流会等活动,切实让清廉文化融入村民生活。
丹村通过强化“一把手”监督、强化作风建设、强化纪律教育、强化管党治党意识等方式,不断的提高廉洁履职能力;以强化农村“三资”监管为重点,注重在规范小微权力、提升工作服务、强化“三务”公开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以党风廉政建设促基层治理的典范;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
丹村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开展“笔墨书廉洁书法交流会”“家风家训评选”等活动,以打造清廉文化阵地等方式整合清廉文化资源,让清廉文化渗透到每家每户。
以“积分制”管理推进乡村治理,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赋分量化,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就业创业、发展产业、乡村建设、公益事业等村级各项事务中,探索建设美丽、宜居、健康、卫生、文明的自贸港样板乡村治理新机制,全县173个行政村积分制应用率达100%。
今年以来,佛罗镇新安村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制定“积分制”模式管理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方面纳入“积分制”考核指标,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赋分量化。
积分制实施以来,为了加强宣传效果,营造浓厚气氛,新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及“两委”干部成立积分制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发放“积分制”宣传单页,让村民们明晰“有行动就有积分,有积分就有奖励”的原则,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村民的自治热情,让更多的村民自觉维护乡村环境,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携手构建文明有序的乡村风貌。
积极推动“便民村居”建设,推行24小时服务制度,积极对接办理群众诉求,帮办代办养老医保、民房维修以及其他申请民生事项,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让居民办事更高效、便捷,推动全县村居便民服务的品质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长安村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协同机制,定期召开村务会议,研究村级发展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带头开展便民服务,为村民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引导、纠纷调解等贴心服务。推行“主题党日+便民服务”活动,结合春耕备耕、防汛抗旱等时节,组织党员走访农户、了解需求,现场解决实际困难。
长安村以村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建立“服务群众零距离”体系,在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理”,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的问题;引入“智慧村居”管理系统,推广“网上办”“掌上办”服务模式,村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农机补贴申请、农业保险理赔等业务,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与农业银行合作推出农户服务,重点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特色产业。
积极创建“智慧村居”,融合便民、党建、平安建设、电商等为一体,让数字赋能乡村,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实现远程管理服务、点对点接访、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功能。
西黎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系统建设,深化融合“互联网+治理”模式,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现已完成主体业务系统搭建工作、乡村主要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将便民、党建、公益、电商服务等数据汇集,融合用活基层大数据。
该村建立“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党建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通过日常走访巡查,摸排收集、上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社情民意、安全问题隐患等情况,有效准确掌握群众诉求,做到知民情、知民意,形成大网格、大管理、大提升的共建共管新格局。
西黎村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使得基层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提升了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使得决策更加科学、精准。